?電子顯微鏡的發明可以追溯到1931年,由德國的恩斯特·魯斯卡(Ernst Ruska)和馬克斯·諾爾(Max Knoll)合作完成。他們根據磁場可以會聚電子束的原理,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這一發明不僅為科學家提供了一雙能看見原子的眼睛,也為人類探索微觀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電子顯微鏡的發明是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極大地推動了生物學、材料科學、物理學等多個領域的發展。與光學顯微鏡相比,電子顯微鏡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數,能夠觀察到更加細微的結構和特征。
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顯微鏡的種類和性能也在不斷完善和提升。目前,電子顯微鏡已經成為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綜上所述,電子顯微鏡的發明時間是1931年,由恩斯特·魯斯卡和馬克斯·諾爾共同完成。